10月8日上午,来自娄底市新化县的农民工廖怡再躺在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6号病床上,平静地接受医护人员的问询。4天前,他和两名同事从12米高的脚手架上一同摔下,亲历了一回从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艰难旅程。经过几天的治疗,他已不再惊恐和彷徨,开始和医护人员有说有笑。
躺在7号病床上的谢斌来自邵阳市新邵县,由于鼻子做过修复手术,他的表情似乎有些难受,但医生表示他已没有生命危险。原来躺在8号病床的张社中与谢斌是同乡,到湘潭打工才仅仅两个月。但如今他已转入普通病房,这让廖怡再颇有些羡慕,可想着自己大难不死,如今能够在最好的病房得到护理,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廖怡再今年50岁,是三名受伤工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4个月前才从老家来到湘潭打工。据他回忆,10月4日上午,他和两名工友正在二大桥附近的邓桥山庄工地施工,“当时我们三人都在脚手架的三楼位置操作,突然间脚手架垮了,人就往下掉,只听到‘叮叮哐哐’的响声,我下意识地在途中揪了什么东西,减缓了下坠的速度。” 廖怡再仰面坠地,随后,散落的钢管、木板纷纷砸在身上,让他无法动弹。“我那时还保持清醒,并不知道自己的腰椎已经摔断,反倒担心小腿骨折,还要救我的人小心些。躺在地上时,我看到有人跌入了水泥搅拌池,正在挣扎,想着要赶快把他救出来,要不然人会活活憋死。”
跌入水泥搅拌池的正是37岁的谢斌。一医院急诊外科的医生介绍,当天上午10点左右,他们接到120信息,随即赶到事故工地,接回了情况特别危险的“水泥人”谢斌。“他从头到脚都是水泥浆,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对他进行清洗,把衣服、鞋子全部脱掉,以免泥浆凝固。”清洗过程中,谢斌的鼻腔、口腔出现大出血,医生一边给他止血,一边给他输液,待保持呼吸道通畅后,马上对他进行CT检查。结果表明,谢斌的外鼻挫裂伤,鼻骨、鼻中隔骨折,双肺挫伤,右侧气胸,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右侧斜疝。在耳鼻喉科做过面部清除整形手术后,谢斌被立刻转入重症医学科救治。
在谢斌入院后不久,廖怡再、张社中也被先后送达市一医院抢救。廖怡再被诊断为“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双目异物留存,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擦伤”,而张社中则是“创伤性湿肺,眼外伤及水泥烧伤,左侧额颞部头皮下血肿,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三名外地农民工的受伤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接诊的市一医院拿出最好的治疗方案,确保伤者的生命安全。听到伤者的召唤,在家休息的医护人员都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出门旅游的也立即放弃了难得的休闲,以最迅捷的方式赶回湘潭。事故发生当天,医院成立了以副院长为首的专家抢救小组,由医务科长杨杰牵头,组织耳鼻喉专科主任成斌、骨科专家、普外科专家、ICU科主住龙洪、主治医师成高标、护士长许静进行了抢救与救治。
经过几天的精心治疗,三名伤者都脱离了生命危险。7日,廖怡再的家人闻讯赶到湘潭,看到躺在病床的亲人,家属都哭成一团。反是受伤的廖怡再笑着劝住家人,“没什么大事,医生说了,三个月后我还能站起来。说不定我真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家人想留下来照顾他,廖怡再挥挥手把他们都赶走,“留下来干什么,你们比这里的护士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