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档案】成莲英,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八病室主任。1977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曾在内科、急诊科、儿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赴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进修儿科,师从周汉昭、涂孝良、易著文、谢宗德等国内知名教授;曾参与全国残疾人普查工作,负责智残评定;2002年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临床心理学专业训练证书”;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的专业儿科学术会议,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擅长于儿科危重病的诊治,致力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小儿智力发育研究,开展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在小儿弱智的防治和心理测验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参加科研课题8项。
【病情病例】7岁小孩玲玲,反复咳嗽20天,伴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夜间尤其严重。
【治疗回放】玲玲被送到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哮喘治疗中心,成莲英副主任询问既往病史,发现玲玲从5岁起每年有2-3次类似咳嗽。成莲英主任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成主任结合自己多年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在GINA方案基础上应用哮喘固本中药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病情,防止哮喘发作的目的。连续3天治疗后,玲玲咳嗽明显好转,呼吸变得通畅起来。玲玲出院后,治疗中心每半个月对其进行电话回访,监测病情变化,平日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
【术后回访】一年内,玲玲的哮喘未再复发。目前,玲玲每天呼吸顺畅,摆脱了咳嗽、胸闷的困扰。
营造温馨医疗平台
环境是否温馨是患者到医院后的第一感受,对治疗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走进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疗室,许多孩子都会被充满童趣的环境吸引。
“这里犹如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卡通墙贴和装饰,到处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以前一进医院孩子就哭闹,现在会好奇地看墙上的画,不哭也不闹了。”哮喘患儿家长林女士说,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不论是装修还是病床、被褥等病房用品都是儿童喜爱的风格,吸引了小孩子的注意力,消除了他们对医院的恐惧感。
目前,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共30余名,是一个集临床、康复、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科室。科内拥有CPAP、小儿高压氧治疗仪、心电监护仪及全套康复设备。其中小儿神经、哮喘、新生儿学科独具特色。2009年,经市卫生局、市残联批淮成立“湘潭市脑瘫残障儿童康复训练基地”,是湘潭市唯一经省残联备案的小儿脑瘫防治专科机构。
倾心打造“哮喘之家”
“有的患儿治疗效果很好,可过一段时间又会反复发作,通过电话回访,我们得知出院之后家长擅自让孩子停药才导致病情复发。”成莲英主任说,在临床上,哮喘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与他们在缓解期未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有关。
为了小儿哮喘患者的健康,自2006年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哮喘中心成立“哮喘之家”,每季度开展一次“哮喘之家会议”,无偿为哮喘患儿及家长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并通过电话回访、咨询的形式,长期有效地指导哮喘患儿的治疗。
多年来,“哮喘之家”活动从未间断,不但给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环境,增加医患之间交流,同时也给患者家长之间搭上了桥梁,使他们互相交流治病经验,增加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小儿期治疗是控制哮喘的关键
对于哮喘患者的父母而言,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童年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成莲英主任长期致力于小儿哮喘的治疗与研究,她提出,儿童哮喘,特别是小于5岁的小年龄组患儿有机会达到临床痊愈,让孩子健康成长,抓住这一关键期很重要。
为提高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哮喘中心通过多种措施,对哮喘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期采用中药与吸入疗法同步进行,针对热喘和寒喘研制了两套不同方剂:咳喘一号和咳喘二号,针对咳喘患儿的缓解期,应用“虫草固本汤”增强免疫力,减少哮喘或喘息的反复发作。
成主任提出,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哮喘的治疗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主任希望哮喘患儿的家长不要只注重发作期的治疗,而应着眼于哮喘的整体、长期治疗上,争取患儿早日摆脱哮喘困扰,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