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里潘多拉魔盒打开之际人们饱受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的折磨,但是人们没有退缩,因为潘多拉魔盒里还留有的最后一样东西——希望!人之所以生病,通常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小心打开了属于自己“潘多拉”盒子,而每一位选择走进医院治疗的患者,恰恰都是怀抱着盒中最后一件东西的人,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可能帮助他们消除疾病的“希望”天使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有312万,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每分钟有6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年中国因癌症死亡的病例达270万,占到居民死因的13%,每7-8人当中就有一人因为癌症死亡。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恶性肿瘤病人一旦确诊,“诊断休克”的发生几乎无人能避免。紧接着,怀疑愤怒,焦虑恐惧接踵而来。可即便如此,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到医院接受治疗。不论病情是中期还是晚期,有或无远处转移,都拼尽全力与病魔最后一搏;就像奥运赛场上那些实力很弱,排名靠后的运动员,明明估计到结果却不放弃比赛,这些恐怕不仅因为坚强勇敢或体育精神,更多的还是怀着“希望”,希望奇迹发生,得到命运的眷顾。
工作多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最最害怕的就是看到他们从最初的充满希望到最后彻底绝望。记得有次值夜班,和一位女医生一起抢救一位白血病患者,在明知抢救无望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做了10分钟心肺复苏,直到浑身大汗精疲力竭。事后,我问她为什么那样做;她说,是因为患者女儿恐惧无助又分明带着些许希望的眼神,让她不忍心。由此可见,“希望”不仅仅相对于癌症患者,对于患者家属也是同等重要。
德国哲学家布洛赫认为:希望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人类需要,是人的本质结构。由此可见,“希望”是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人们凭着他看到、听到甚至靠它活下去。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希望”就是医务人员真心关爱和专业治疗护理。每一位敢于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都是“勇士”,无论他是焦虑愤怒还是怀疑绝望,作为医务人员都应能理解和尊重;用精心治疗和热情服务取得他们的信任,在患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主动关心交流,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无论在病情发展的哪个阶段,都懂得用合乎适宜的方法鼓励患者以及家属,让他们充满希望,又不至于盲目乐观。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防治战略:1∕3肿瘤可预防,1∕3肿瘤早期诊断可治愈,1∕3肿瘤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在21世纪的今天,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放化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中西结合治疗各种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综合运用,很多癌症患者都已重获新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攻克癌魔,希望永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