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这一天是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南丁格尔被誉为“提灯女士”,在克里米亚的战争中,她犹如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为伤痛者照亮生命的希望,开辟守护人类健康的新天地。
今年的护士节,笔者走进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目睹这支由六百多名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的熠熠风采。她们头戴燕尾帽,身穿白大褂,长期奋战在救死扶伤的临床一线。她们用博爱的心灵和勤劳的双手,精心照顾每一位患者,延续着南丁格尔的光芒。
优质服务赢信赖
近年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大护理工作者树立“创优质护理、铸特色品牌”的目标,在“敬业奉献、患者至上”的理念指引下,以热情的态度、精湛的技术、体贴的服务,切实履行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神圣职责,弘扬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人文精神,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信赖和高度赞扬。
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护理团队围绕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加强临床护理、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核心内容,着力从转变服务理念、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改革分工和排班方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落实了各项具体措施,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管护理工作的业务副院长成沛玉介绍到。其中,在全院力推并积极落实的一项新举措——开设入院患者温馨接待室,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跟随患者走进温馨接待室,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室内配备有沙发、茶几、茶水柜、接待桌、书报架、电话等便民设施,墙壁上悬挂了“工作七化标淮”、“服务心语”等宣传画,还放置绿色植物增添盎然生机,处处洋溢着舒适雅致的氛围。
温馨接待室要求护士说好第一句话、送上第一杯水、落实第一顿饭、热情做好第一次入院介绍,了解病人的需求以及个性心理特征,让病友减轻对疾病和陌生环境的紧张恐惧心理,轻松舒适地完成入院处置。温馨接待室还提供健康信息咨询、心理咨询、费用咨询、电话回访等多种贴心服务,使病友和家属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之情。
被评为“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的消化内科,有着一群敬岗爱业、锐意进取的护士。“素净白衣,是一颗纯洁的心灵;端庄燕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诚心实意为患者服务,是我们的天职。”,这是护士长王波的心路感言。她带领科室姐妹们不断创新护理理念,实行全程护理模式,将治疗性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出院后的随访等有机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精细化的护理服务。“责任担在肩上,誓言记在心上,辛酸藏在心里,微笑挂在脸上。”这些护士大多还是90后,稚嫩却能干的她们在青春成长的历程中不断地领悟精业修德的真谛。
立责于心,履责于行。市一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患者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服务。
人文关怀暖人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群白衣天使用灿烂的微笑抚慰病人的愁苦,用温馨的细语温暖病人的心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默默奉献。
“护理服务不仅是打针、发药,更需包含有专业化、人性化、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这是肿瘤外一科、普外二科的彭丽彬护士长从多年的护理工作中所领会到的。在她的带领下,该科成立了“康乃馨”护理小组,大力倡导人文关怀。科室护理人员都接受了关怀礼仪和关怀技巧培训,人手配备一册《关怀护理学》, 对分管病人从身、心、社、灵四个方面予以关怀,全面推行病人住院真心待、病人述说耐心听、病人疑问细心答、病人需求尽心帮、病人护理精心做、病人出院诚心送、特殊病人留心访、困难病人热心帮的“八心”服务。此外,护理人员还不定期举办“关怀”工作汇报会和“关怀”故事分享会,举办“开心驿站”、“节日互动”、“生日慰问”等多种关怀活动。她们像美丽的康乃馨一样,用温馨的亲情和真挚的爱呵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今年1月,身患肠道肿瘤的退休老干部钟先生因手术治疗只能躺在病床上过生日,护理小组特意为他淮备了生日蛋糕和鲜花。当蜡烛点亮大家一起唱响生日歌时,他满含热泪地说:“很高兴有这么多白衣天使陪着我,这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王女士是一位胆结石患者,身心多次遭受腹痛折磨,还要照顾身患癌症的丈夫。今年2月份,当她住入肿瘤外一科时,她眼中深藏着的那份焦虑很快就让护士觉察出来。护士们经常轮流和她谈心,安慰她保持轻松的情绪。王女士第一次接受ERCP微创胆管取石手术时,由于不能很好配合导致手术无法进行。护士们不断给她打气,鼓励她再尝试做一次手术。两天后王女士的手术终于取得成功,并很快就康复了。出院时王女士深情地对护士们说:“感谢你们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那么多帮助和关心”,并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她亲手编织的四个可爱的羊宝宝。
这些,只是市一医院的护理人员开展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在医院里,能听到生命诞生的声音,能看到生命复苏的场景,也能听到病魔与死神仓皇逃窜的声音。透过这些,我们感受到的是白衣天使的殷殷深情和浓浓爱意……
精益求精创佳绩
护理团队秉承“精益求精、积极创新”的理念,努力使各项专科护理技术与医疗同步发展,于2009年率先在湘潭市成立了专科护理小组。目前已建立了十个专科护理小组,包括造口伤口护理小组、心灵关怀护理小组、介入护理小组、压疮护理小组、营养护理小组、呼吸机管理小组、糖尿病志愿者活动小组、静脉输液小组、PICC技术小组和疼痛护理小组。
这些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将本专业领域最前沿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术融合贯通,规范专科护理流程,引进和研究护理新方法新技术,开展了专科培训、专科小组会议、专科护理查房、专科护理会诊、临床案例讨论、专科出院回访等小组活动。
“造口并不是一种疾病,因此不会影响造口人的工作。当体力已恢复,便可以回复以前的工作,但需避免重体力劳动……”。台上,授课人侃侃而谈示范动作;台下,听众认真聆听全神贯注。这是3月16日,由该院举办的“湘潭市首届造口人联谊会”中的场景。
自2011年PICC资质护士刘克勤、国际造口治疗师杨剑英率先在全市开设了“PICC”和“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后,2012年和2013年又相继有糖尿病教育者资质护士龙迎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碧纯分别开设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护理专科门诊。她们不但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有力地助推了专科护理发展,成为我市护理工作靓丽的风景线。
市一医院的护理人员还通过俱乐部等形式向患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服务。继2002年该院肿瘤科成立了湘潭市首家“癌症患者俱乐部”后,先后还成立了“糖尿病俱乐部”、“心血管病俱乐部”、“造口人俱乐部”、“脑卒中俱乐部”、“肾友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通过健康宣传日、每周大课堂等形式,向患者和老百姓普及健康知识。
朝气蓬勃展风采
“深呼吸运动、拳掌练习、手指运动、肘关节运动、颈前屈、颈后伸、颈部左右旋转、双肩上提……”,乳甲头颈外科的护士正在带领病人做“乳腺癌术后有氧康复操”。今年3月7日,该科还举办了“乳腺癌术后有氧康复操”的专科护理操作竞赛。
这之后,急诊科的“心肺复苏机版心肺复苏”、儿科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手术室的“铺置无菌器械台”、内分泌科的“快速监测血糖”等专科操作竞赛项目相继推出。护理人员在业务技术上比、学、赶、帮,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彰显了护理团队蓬勃的朝气和活力。
今年3月,一支精心打造的“天使炫彩队”在一医院不同的服务窗口闪亮登场。这种服务模式在我省医疗系统尚属首创,是该院创建“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一张响亮的名片。炫彩队成员的服装分为红、蓝、白、紫四色,分别在住院部一楼、温馨接待室、门诊、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导医、导诊。炫彩队的护士们接受了系统的护理服务礼仪培训,要求以甜美的微笑、端庄的仪表、规范的举止、文明的用语来为患者服务。一位老病人做化疗又住院了。护士冯婷玉说:“以前接待他时,每次总是一脸忐忑地走进来。然而这次他的嘴角却有了弧线。” 这位患者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看着门口的彩装美女,指引我往电梯走,还告诉我在哪做治疗,彬彬有礼感觉真好!”
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一医院的这支护理队伍始终坚持着“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目前,团队共有护理人员600多名,其中本科学历188名,大专学历404名;高级职称41名,中级职称110名。近年来,护理人员在科研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市级护理科研成果3项,《恶性肿瘤病人姑息护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PICC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高效过滤输液器结合赛肤润预防七叶皂甘静脉炎效果研究》等课题都处于领先水平。在《护理学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华临床护理杂志》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达到30多篇。前年3月和去年10月,顺利举办了护理主题的省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班各1期,受到多名学员的一致好评。今年,也成功申请了该项目。护理部多次选送骨干护士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知名医院参加进修和培训,并邀请知名专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工作作风,使这支团队从来不乏荣誉。在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护理人员,其中许静同志在2012年全国女职工岗位技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获得个人第四名、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为湘潭队争得荣誉。陈应辉、彭鲜艳、孙雪姣等同志被评为市级和医院“优秀护理管理者”,康欣剑、王玉婷、黄爱军等同志被评为市级和医院“优秀护士”。
当前,一医院正处于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和“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关键时刻。全体护理人员继续发扬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坚持“厚德、精业、创新、济世”的院训,加强业务学习、苦练技术本领、锤炼优良作风,在护理岗位上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天使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