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铃……”2015年10月14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响起:湘潭县中医院昨晚收治了一例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病人,经数小时抢救无效,请求转诊!患者,男,51岁,转入市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时,已经昏迷不醒,接诊医师在进行心肺复苏术的同时,了解到患者刚从非洲几内亚务工回家,立即请感染科医师会诊,感染科会诊医师疫情防控意识强,高度怀疑有“埃博拉出血热”的可能,立即上报感控科、医务科。感控科立即报告主管院长。主管副院长成沛玉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组织全院专家大会诊,同时上报市疾控中心、卫计委,通报区疾控相关负责人。
疫情就是命令!凌晨3时,成沛玉和谭建中副院长、感控科副科长李辉首先到达重症监护室,接着专家组各位成员陆续从市内各地赶到,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诊、流行病学调查。院长获悉情况后,睡意全消,一直在电话前关注和指挥着救治行动。4时30分,专家们聚集重症监护室进行集中会诊讨论。5时30分,检验科的报告出来了,诊断是恶性虐疾,终于排除了埃博拉出血热的可能。专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恶性虐疾也是一种传染病,但不通过空气传播,一般接触不会传染。
尽管如此,但病人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抢救组立即联系市疾控专家,联系抗虐疾药物治疗。6时20分,抗虐疾药物青蒿素等送达医院,开始针对病情进行抗虐疾治疗。
众所周知,“埃博拉出血热”是非洲地区暴发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如果输入我国后果不可设想。通过此次抢救行动,说明湘潭市卫生系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疫情防控意识强,应急启动速度快,诊断质量高。
医务人员积极抢救患者
专家凌晨会诊
血片找到虐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