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家住湘潭县谭家山镇肖冲村戈家组41岁的肠结核患者武尚元,终于获救了。他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贺宜伟主任的办公室,紧紧握着贺主任的手,称呼贺宜伟主任为自己的救命恩人,几次想用下跪来表达自己对这位主任对他的三次救命恩情,而贺宜伟主任一一谢绝,只是反复叮嘱交待他,加强锻炼,补充营养,坚持完成抗结核治疗。
2014年5月,武尚元因为肠结核、广泛腹腔内淋巴结核导致肠梗阻、肠穿孔,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进行了紧急手术,顺利康复出院。手术后,由于他家住农村,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没有遵守医嘱进行规范的抗结核病治疗,他的肠结核病未得到有效治愈,于2014年12月再次发生了肠梗阻并肠穿孔,第二次住进了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入院时,武尚元剧烈腹痛,肚子鼓得像个汽球,大量的食物、粪便、肠内消化液流入到了他的腹腔,呼吸微弱,血压很低,进入休克状态,需要紧急手术。以贺宜伟主任为首的普外二科医疗团队连夜为武尚元实施了“肠粘连松解+穿孔回肠段切除+回肠近端造瘘”的急救手术,挽救了他的性命。
经历第二次手术,武尚元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生活质量却很差。排大便却只能从肚子上的肠造瘘口排出,而且发挥消化吸收功能的肠管很短,食物吃下去,很快就会从肚子上的肠造瘘口排出来,即医学上所说的“短肠综合征”,每天必须数次清洗肠造瘘口,靠静脉补充各种营养物质,维持生命的医疗费用很高。只有尽快实施第三次手术——回肠造瘘口回纳术,将肚子上的肠造瘘口放回腹腔内,他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而根据医生的经验,第三次手术最好在6个月以后再做。
武尚元本来身体就瘦弱,又先后经历了2次大手术,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肾功能也不好。而且,武尚元家庭贫困,2次手术已经让他的家庭负债累累,如果不尽快实施第三次手术,他的家庭再也没有多余的财力来支付他赖以维持生命的大笔静脉营养费用。究竟他的身体还能不能承受得住第三次手术?如果尽早实施第三次手术,如何去控制所伴发的各种手术风险?这让普外二科的贺宜伟主任和医生们犯难了。
贺宜伟主任申请全院专家给武尚元进行了2次大会诊,专家一致认为武尚元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实施第三次手术并发肠瘘、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并发症的机率相当高,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此时,武尚元家里已经一贫如洗,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上级医院求治,家人表示非常信任贺宜伟主任,强烈要求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手术。
考虑到患者家庭的实际困难,普外二科贺宜伟主任和医疗团队请示医院领导后,顶着风险为他制订了手术方案。经过周密的安排,3月16日上午,贺主任带领医疗团队为他实施“回肠造瘘口回纳手术”,小心地将肠造口放回到腹腔进行肠吻合。术后,普外二科医护人员每天仔细观察,精心护理,步步小心。4天后,武尚元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恢复进食,至目前恢复正常饮食,伤口顺利愈合,功能恢复正常,未发生肠瘘及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