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18时15分,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胡艳娟、呼吸内科主任刘艳宾和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副院长李丽辉、拓展部主任彭艳香及医疗精英,在下班后急忙赶往百里之外的湘潭县中路铺中心卫生院,他们在车上吃盒饭,保障了晚上19时正式开课,为50多名基层医护人员讲授了急救知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为他们作了“心肺复苏”的技术演练,使学员们澄清了心里的一些模糊概念,纠正了一些不够规范的医疗行为,深切地感到受益非浅,纷纷要求以后还要多多举行这样的培训。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胡艳娟,在授课中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授课水平,深入浅出地把《急救知识》这个主题讲授得淋漓尽致,在急诊科主治医师张旭采用人体模型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的配合下,让大家学懂弄通,达到会讲解、会操作的效果。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艳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讲解,从概念、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预防措施,讲到并发症的控制,以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她在授课中提醒大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演变而成,近数十年来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据湘潭市急诊质量控制中心主委胡艳娟介绍,我国大众急救“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不足1%,与国外25%~70%相比,相差甚远。据医学专家介绍:全球每年因各类意外事故致死人数达到350万人之多,都是因为电击、溺水、车祸、某些疾病引起“心跳、呼吸”停止后,医务工作者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而导致。若广大市民都能掌握自救互救技术,将能最大限度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所以说现场目击者,决定了许多濒临死亡危重病人的生死以及是否留下后遗症等。大量医学实例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有一半人能被救活;4至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把握住这宝贵的10分钟进行“心肺复苏”,就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生的希望。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有三个死亡高峰,第一高峰是事故发生后的60分钟,而前十分钟又起着决定性作用,若是碰到家人和别人遇到突发情况,学会“心肺复苏”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