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湘潭连降暴雨,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人禽污物、粪便、致病微生物等卫生安全隐患,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洪灾过后,人民群众该如何防病治病呢?笔者走访了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彭秀兰。
彭主任介绍说:洪灾过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繁殖与生长,饮用水也受到污染,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一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吃直接受洪水浸泡过的所有食品;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碗柜消毒,刀和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饭前便后洗手;禁止随地小便,病人粪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同时,及时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不乱扔垃圾,防蚊虫、鼠、苍蝇;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用水。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统胶鞋等,保护皮肤不受寄生虫侵袭。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彭主任提醒,如果发现有下列情况:拉稀便、水样便、脓血便,并有腹痛,总有拉不完的感觉,就应该考虑 “痢疾”;如果有发热,头痛,腹胀,腹泻,食欲不佳,有不洁食物或生冷食物进食史,就应该考虑 “伤寒、副伤寒”;如果有皮肤、眼睛巩膜发黄、恶心、厌油、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就应该考虑 “甲型肝炎 ”。此外,如果发现有:手部、足部及口腔红色疱疹、发热,严重的引起惊厥抽搐,就应该考虑 “手足口病”;如果发现有: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等,就该考虑皮肤病等等。如遇这些情况,应尽快上医院进行检查与专业治疗。
据悉: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是湘潭市成立最早的感染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经验丰富,主治各种传染病,疗效好,是湘潭市结核定点单位,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严重肺结核,肺损致呼吸衰竭,结核性脓胸,及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肝昏迷,消化道出血有独特的疗效,对各种发热及肠道疾病等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南华大学兼职教授彭秀兰,主攻各种结核、肝炎、肝硬化、消化道疾病、手足口病、虐疾、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或疑似以上传染病者及彭主任主攻疾病,均可拨彭主任电话0731-58669017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