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担负着全院的医疗急救任务,有着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就诊患者需要更为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这对医护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始终牢记对待病人要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工作中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换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病人;对于老、弱、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搀扶,带路,提供帮助;鼓励工作人员每日提前15分钟到岗,自觉整理杂物、搞好科室清洁卫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病人。
急诊科在做好本职的同时,还在设施和环境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免费提供平车、轮椅、雨伞等,为候诊者提供了直饮水,一次性杯子等用物;加强对诊疗场所、公共厕所的卫生管理,做到了整洁无异味;科室服务标识统一规范,清楚醒目且通俗易懂,科室抢救室安装床帘,整备屏风,为患者提供舒适、私密性好的诊疗环境,争取做到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
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必须在业务上有过硬的本领。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在科主任胡艳娟的带领下,努力提高全科医护人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从流程和制度上严把医疗质量关,避免病人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制定了业务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和急救演练,建立综合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竞争和绩效分配的依据;科主任、护士长以及科室业务骨干负责科室质量管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和落实,并定期检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解决。这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技术和业务能力,促进了医务人员积极、良性的内部竞争,快捷有效的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度和满意度。
为了将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以健康科普为己任,不分寒暑秋冬,自备培训模型和器材,深入湘潭各大工厂、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区,采取理论学习、手把手现场示范教学、模拟操作比赛、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免费为湘潭市民开展急救知识培训100余场,目前较好掌握 “心肺复苏”技术理论与操作的人数已逾两万人,近5万人基本了解 “心肺复苏”技术,赢得了广大市民和同行的高度赞扬。
2017年4月28日,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授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肺复苏学医教研基地”“腹部心肺复苏应用转化基地”“中华精淮健康传播基地”和“全国心肺复苏进亿家精淮健康工程建设单位”这4块“国家级科普基地”铜牌,目前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仅此一家。这四个基地的落户,将为湘潭急诊急救行业的创新发展和科学普及提供更高的平台,推动全市心肺复苏医学的转化提升。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针对急诊科流动人口多,三无病人多,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所有危重患者实行“绿色通道”管理,先抢救后付费,所有应做检查、治疗、住院、手术一路绿灯,为患者搭建快捷、通畅、安全的生命绿色通道。三无流浪人员在急诊科不仅能得到妥善的治疗,而且还得到医护人员在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买盒饭、洗头、抹澡,治疗完成后安排专车送到救助站,让他们顺利回归家园。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为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以文明创建工作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工作,使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医疗水平得到了提升,赢得了患者及的认可。针对患者及家属反映的问题,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将继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合理布局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