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无限的敬意和期待,7月23号晚上六点半机关二支部的党员们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在延安》,近距离的感受荧屏背后总理不曾远去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
正如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的片名诠释的一样:周恩来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延安是革命圣地。讲述的是在特定的年代,一个伟大的、圣洁的革命者,重新回望革命圣地、拥抱革命传统的历史题材电影。影片的的视角非常新颖独特,它讲述的不是十天半个月乃至两三年的历史,聚焦的是周恩来在1973年夏天借陪同外宾的机会回延安,在延安活动的22个小时。这22个小时,成为了极具内涵、意义深远的历史片段。
这是一部时空高度浓缩的情感大戏,是情怀之作、情感之作。时空的高度浓缩体现在影片把周恩来总理回延安的22个小时、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发展壮大的13年和周恩来总理阔别延安的26年,高度浓缩在短短的100分钟里。“近乡情更怯”,电影运用时空穿插和丰富的细节,以小见大地让总理形象大放异彩。从帮放牛娃找牛到看望曹奶奶帮她穿针,从牵挂老区百姓的生活到怀念为自己牺牲的战友等等,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一帧帧画面激荡着我们的内心,洗涤着我们的灵魂,湿润着我们的眼眶(注:我是满含热泪看完整部电影的)。
这是一部诠释共产党人光辉形象的好教材。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一是影片生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富有亲和力的风范。二是影片充分展现了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该片的主基调,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三是影片创造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贵经验:要吸引人就要感人,要感人就要讲述真实的历史,讲述好历史的细节。四是影片的制作团队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这是一部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生动演绎的绝佳之作。电影以总理对革命圣地延安和延安百姓的牵挂为第一视角,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精神”的形成和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精神”的延续,展现了一代伟人周总理和延安人民难以割舍的情谊、不忘初心的情怀。对当前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我们支部的党员应当以此次观影为学习契机,密切联系实践,以自己为医院发展的蓝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为“初心”,以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率先垂范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使命”,切实履行好一名合格党员的职责,做好当下的结对帮扶、精淮扶贫的工作,是我们每一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