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轻黄体性柔,情梳迹远只香留“,如同桂花般清雅,一向朴实低调、不争不抢、不显不露的你,被今年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聚焦在摄像机的镜头下。人们开始认识了那个一直冲在最前面——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零距离密切接触、插管吸痰、穿刺输液、擦身护理、吃喝拉撒什么都管的最美逆行者,那就是你、你们。从此揭开了你燕尾帽下低估的美丽,第一次把你的善良悲悯、果敢担当如此大写出来。
然而,人们在疫情中所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只是这个行业冰山一角罢了,那些比电视剧还令人血脉喷张、泪目感人、心酸无奈的画面,其实每天都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上演,它们或平凡或伟大,或悲怆或欢欣,而永远不变的主角之一,就是你、你们!
时间拨回到多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你上晚班,一接班,病人像约好似的,接二连三地住进来。处理医嘱、核对输液卡,抽血输液……终于忙完了,略显疲惫的你,瞥了一眼墙上的时钟,23点40分,快下班了,心里掠过一丝喜悦。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寻声而去,05床病人突发呼吸困难、喘息,凭经验判断应该是急性左心衰。呼叫医生、吸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心衰、打电话通知家属……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然而,死神似乎并未止住脚步,病情还在加重,除颤、心肺复苏,环环紧扣,家属留的几个电话,不是打不通就是没人接,怎么办?病人病情危重还有可能要插管、上呼吸机……必须尽快联系上家属,医生还在拨打着电话,想再试一下运气。“你们继续抢救,我去找家属“,话音未落,突然像触发了某个开关似的,在场的所有目光,都同时聚在你这个只有二十岁出头、个子不高、一脸幼稚的小姑娘身上,显然是觉察了同事眼中的诧异与惊愕,你接着说:“病历里记载的地址是湘钢交瓜地小区3栋,挨家挨户去找,肯定能找到”。语气坚定得像个长者,不容置疑,场面顿时也安静了许多,空气也变得静默,只有心电监护仪的心电示波声,格外入耳,提醒已是凌晨两点。家属终于找到了,但病人终因病情太重,未能抢救过来,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儿子,得知夜里发生的一切,没有抱怨、责怪,并特意交代非常感谢你。此事已过经年,那天晚上的人和事,一直萦绕在我记忆深处,你的身影从此也变得高大起来。
赵娭毑是我科的老病人,一个善良、开朗、可爱的老太太,因心力衰竭反复在我科住院,自然与医生护士很熟络。和别的老病人不同的是,别人住院是挑管床医生,而她是挑护士。老太太经常向同病房病友说的一句话就是:”别看这小姑娘年纪小,长得白白净净,打针穿刺技术了得,我的血管不好打,只有她打的进;而且性格好、见人总是一脸的笑”。没有高调的赞美,没有刻意的渲染,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大白话。赵娭毑这一说,很多老病人都知道了你这个美小护,后来住院也争着要住你的床。我想,如果真有所谓天使的话,温柔美丽善良如你,应该就是想像中天使的模样吧?
“主任,你等下走的时候请别关门,你的凳子、桌子有些掉漆了,颜色不一致,我帮你补下油漆“。”你会补油漆”?估计当时我惊讶得脸都有些变形,在我的认知里,补油漆是个男人干的专业技术活,你一个女孩子家的,怎么会、怎么能会这种事?你是看出了我眼里的迟疑,接着说,“您不知道,最近科室6S管理,除了一般的打理,我们学会了好多手艺呢——补油漆、贴墙纸、去地板污渍……”。诙谐戏谑的语言、灿烂的笑容、明亮的眸子,我确信不是抱怨、无奈,而是一种付出努力后的成就感、获得感、自豪感。是呀!自从今年三月份医院推行6S管理以来,你们便是”高级别的保洁员、家政工”。两层楼的病房及办公室,大大小小50多间,近2000平米面积,谈何容易。
曾几何时,你们也娇宠任性、爱美如命,你们也是张海明主任笔下”也曾父母膝下欢、也曾爱惜新衣裳”的那个乖乖女。然而,面对已经蜕变得如此美丽而坚强的你们,我一次次在赞美、致敬的同时,母性固有的柔软,也一次次让我眼角湿润、心酸。
生命是多元的,也是多轨迹的,它会因一次次努力、奋斗,沉淀出青春最靓丽的底色,成就不一样的你。正如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尊重的,无关学历、身份、地位。
我亲爱的护士姐妹,李清照笔下那棵浅黄清幽、温顺娇柔的桂花不就是你吗?没有梅菊招摇炫弄,却散发出悠远的清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撰稿:许放华
审阅: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