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湖南城建学院新冠疫苗方舱接种时正式拆舱,至此,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圆满完成方舱疫苗接种任务。该院于3月28日在湖南工程学院建舱,启动大学校园师生新冠疫苗方接种工作,仅用20天的时间,完成10万剂次接种,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3月28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在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学院建设方舱接种时,在4、5、6的三个月中,分别用了7、8、5天时间,每次派出20余名接种人员、共设置了20个接种区和20条接种通道,可同时为20人进行疫苗接种,日接种能力达到6000人次。经过20天的艰苦努力,共为大学师生接种疫苗100603针次,这项成绩令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大为赞赏。
面对方舱疫苗接种任务重、时间短,确保安全、高效、科学、便民,医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开舱接种到整个工作结束,在方舱开设党员示范岗,坚持党建领航,在党员的引领作用下,参与接种人员,他们习惯性地在早上5时多钟起床,6时50分到医院,7时从医院出发,7时30分在方舱进行淮备,8时方舱正式开始接种,就连“五一”假期,也未曾休息过半天,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克服困难,每天淮时到场。
在开舱的当天,忙到晚上十点多才到家的二孩妈妈卢军,打开女儿的房门,正在低烧的两岁女儿还没睡,见到卢军就说“妈妈,我好想你啊,妈妈好久都没陪我了,还没有给我讲故事了,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啊?”双手抱着卢军的脖子不肯松手,卢军顿时心里酸酸的,心想第二天就是周日,多想请假半天,带着两个女儿去公园玩一下啊,但她想,自方舱接种任务下达后,全体接种人员都在默默付出,牺牲与家人的陪伴、与爱人的相守、对父母的孝顺啊,这与在武汉的抗疫英雄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抹干眼角的泪水又给女儿一个“以后”的约定。是的,护士长王红果,每天早上5时多把奶水用拔奶器拔出来放在家里,让家人混着喂食宝宝,虽住在家里,面对8个月大的儿子心中时常心酸;面对今年6月7、8、9日高考的儿子,守在方舱的唐庆利,未从陪过一天。
疫苗接种看似简单,其实很辛苦。因接种工作量大,她们往往一坐就是4小时,连水不肯多喝一口,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在接种人员中,她们平均每人每天接种252针,80%的护士手指裹着纱布,都是因为颁安剖,要么是手指磨起了泡,破了出血,要么是磨出了茧,痛得厉害,用纱布裹一裹就继续工作,没有一个叫痛的,每天累得连手都抬不起来,也没有一个申请退出方舱接种工作的。
在她们中间,感控科科长钟茹,担任着方舱的“大内”总管,每天对方舱现场的大小事情进行上传下达,各项棘手事情24小时的总调度、总协调,没有人能替代和换班,20天来竞竞业业、天天在位;疫苗接种信息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每天现场保障信息系统流畅、安全的信息科长田勇,与妻子钟茹在方舱演释“妇唱夫随”,他们双双坚持早上5时多起床,晚上10时回家,连双休日也是如此。
在方舱里,现场引导接种、维持秩序、解答疑问,也是一件劳心事。在他们中间,还有护理部负责人张智,老同志彭鲜艳、赵艳霞、唐晏芬等,20多天坚守在方舱的岗位上,谱写着奉献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