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回暖,空气也比较潮湿,正是各种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时候,为防范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提高湘潭市医疗机构毒蘑菇中毒医疗救治能力、完善救治流程,为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增添保障。7月7日,由市卫健委主办、市一医院承办的《毒蘑菇中毒救治培训班》在市一医院五号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市卫健委三级调研员陈建安,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赖燕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韩小彤教授,湘潭市卫生计生执法监督中心主任杨琳,副院长欧阳庆,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分管领导和医政医管股负责人,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业务院长,医务科科长,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消化内科、肾内科科主任及各科护士长共计1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杨琳主持。
院领导首先代表市一医院感谢市级领导的信任并欢迎前来参会的各位同仁,他指出,蘑菇中毒的病情发展是复杂的,不同类型的毒蘑菇会导致不同的发病时间和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与兄弟医院多交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度和救治的成功率,最后他预祝会议圆满举行。
陈建安强调,蘑菇中毒属于突发应急公共卫生事件,各医院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上报上级部门,要实现联防联控,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力度,把科普带进村组;要加强培训,做到首诊负责制,提高早期预判力和救助力,使我市毒蘑菇中毒患者应急救治流程化、标淮化,切实提高医疗机构快速、有序、淮确、高效处置各类蘑菇中毒的能力。
赖燕教授分享了《蘑菇中毒的识别和毒检标本的采集与检测》,她介绍了常见的毒蘑菇类型,以及含鹅膏毒素的毒蘑菇被误食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强调救治蘑菇中毒患者要做到早识别早干预,及时留取疑似病例标本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留取标本的方式。
市一医院张旭副主任医师分享了《蘑菇中毒的早期处理流程》,通过实际案例生动的讲述了误食毒蘑菇后引起的两类临床症状明显的中毒类型,分别是急性肝损型和横纹肌溶解型,并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急救处理措施,用成功救治的案例加深大家对毒蘑菇的认识。
韩小彤教授分享了《蘑菇中毒的脏器保护和支持》,从脏器功能支持措施中的人工肝、人工肾、心脏及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胃肠功能、脑功能、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共八种支持治疗方案为不同类型蘑菇中毒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误采、误食毒蘑菇可引起急性中毒,呈现地域性、季节性发病,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社会危害大。此次培训会议旨在使全市各医疗单位进一步提高蘑菇中毒防范、识别、救治能力,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抓好蘑菇中毒防控救治工作,实现联防联控,坚决遏制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撰稿:王颖
摄影:段斌
审核:胡艳娟 李意良 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