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争先创优在塞国,救死扶伤无国界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旗在飘扬。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中国第十四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党支部在大使馆党委、卫生部、湖南省卫生厅、湘潭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开创了援外医疗的新局面。
一、创先争优,党支部是旗帜
2009年7月,湖南省湘潭市组建了中国第十四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开展为期2年的援外医疗工作,2011年4月回国。队员中有6名中共党员,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成立了中国第十四批援塞拉利昂(湘潭)医疗队党支部,队长邓胜林兼任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是医疗队党员和其他队员心中的旗帜,是队员们温暖的家。党支部响应卫生部的号召,精心组织开展以“中塞友好当先锋,援外医疗作表率”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合理安排工作与活动,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2010年7月,党支部、全体党员结合援外医疗工作公开承诺,并张贴公示,激励党员践行承诺,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在塞国医疗设施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医疗队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在各个医学专业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队长邓胜林,党支部书记,内科主任医师,医疗业务量最大,日门诊量50-60人次,还要负责内科病房、塞国高层人士、大使馆以及中国同胞的医疗服务。许多周边国家的病人慕名而来,两年来就诊病人2000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134人次,救活5例频临死亡的中国同胞。他工作以身作则,处处关心队友,以高度的援外使命感带领医疗队团队努力工作,在各个医学专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工作的医院天天病人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中国医疗队几乎家喻户晓,警察让道,总统见面伸出很长的手来和他握手,卫生部长和他称兄道弟,中资机构负责人给他让座,赢得了广泛尊重。塞拉利昂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医疗队的感人事迹,2010年10月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援塞医疗队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由于重担在身,原计划女儿高考期间回国探亲因无法放下工作而取消。因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他5次患虐疾,颈椎病反复发作,体重下降30斤。但他常说,两年援外生涯丰富了他无怨无悔的人生。
共产党员、副队长李绍杰组织成功抢救两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这是塞国烧伤学史上面积最大、最严重的两例;组织成功抢救一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这是塞国外科史上首例,填补了塞国医学领域中多个空白。队员们始终恪忠职守,时刻保持良好的医疗外交形象,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党支部在当地中国同胞中也是一面旗帜,邓胜林同志被在塞中国同胞亲切称为“老大”。他是同胞与大使馆、塞国政府沟通的桥梁,是在塞同胞权益的保护神。“老大”表明了中国的地位,喊出了同胞的心声,体现了医疗队的威信。
二、创先争优,党员争作表率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医疗队每位党员争作“五带头”表率,创新载体开展各项工作。在驻塞大使馆和湖南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党支部组织开展第2期“女性健康关怀行动”和第3期“光明行动”,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为塞国人民办实事。
第2期“女性健康关怀行动”于2009年11月正式启动。经核实的家庭十分贫困的子宫肿瘤患者,在共产党员、妇产科主任医师杨玉皎检查确诊后,均纳入“女性健康关怀行动”活动对象,享受免费就诊、免费检查和减免部分手术费用。活动期间共接诊子宫肿瘤患者268例,纳入女性健康关爱活动的共有169例,其中多发性子宫肿瘤159例,巨大子宫肿瘤98例,30例合并肿瘤变性,其中5例合并肿瘤恶性变,10例系妊娠合并肿瘤,均实施手术治疗。在全体医疗队队员和塞方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精心治疗下,手术成功率100%,临床痊愈率100%,所有患者重获健康,感激的笑容时刻挂在脸上。患者十分感谢,但医疗队队员说:“不用谢,这是我们的职责!”
第3期 “光明行动”于2009年11月启动。在全体医疗队队员的协助下,共产党员、眼科主治医生何细文对白内障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开展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到目前为止,共为302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成功率达100%,优质率80%以上,患者都重见光明。在塞拉利昂媒体的宣传报道和重见光明的患者的亲身介绍下,到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络绎不绝。中国援塞医疗队在大使基金和湖南省卫生厅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了每期300例中国政府为塞拉利昂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的光明行动的任务。
三、创先争优,党员乐于奉献
塞拉利昂地处西非,是世界上最落后的20个国家之一,社会不稳定,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队员们乐于奉献,克服重重困难,有时冒着生命危险执行各项任务,牺牲休息时间为塞国边远农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行动,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得到了驻塞大使的高度评价,赢得了塞国政府与人民的赞誉,为国争了光,为毛主席家乡人民添了彩。
非洲虐疾、伤寒、艾滋病、梅毒和结核比国内感冒还要常见。因为工作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不管医疗队队员怎样保护,目前仅一人没有发作虐疾。2010年7月,中国在塞援建新医院项目总经理感染虐疾并肺部感染,间日高热不退,休克,病情垂危。队长、内科主任医师邓胜林迅速组织抢救小组,他们不顾疲劳、不顾疾病的传染性、置个人安危于度外,24小时密切观察和抢救病人。组织专家轮流特护,他们晚上有时只能睡3个小时,经过6天6晚的积极抢救,病人转危为安,病情得到控制。8月,受驻塞大使馆指派,在中国商务部、卫生部、民航总局、沿途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副队长李绍杰将患者平安护达北京地坛医院。
在疾病威胁的同时,队员们还要时刻面对武装威胁。街上常见到手持AK-47的士兵或警察,甚至会遇到轮式装甲运兵车横冲直撞。一次,副队长李绍杰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被手持AK-47的警察拦下,幸亏车上“China Medical Team”的红色显著标识、队员无异常举动、耐心解释后才得以安全离开。
加班加点对队员们而言是家常事。但队员们毫无怨言,对就诊的任何病人不限号,直到最后一个病人离开。尤其当同胞就诊时,队员们是随叫随到,随到随看。2010年3月,当地医务人员大罢工,医疗队队员们始终坚守岗位,同时肩负起了全部护理工作,保证了每位病人的生命安全。一名在塞打拼的同胞说:“没有中国医疗队的地方,我决不去闯天下。”共产党员,儿科副主任医师刘焕,配合当地政府开展五岁以下儿童全免费医疗,有时日门诊量达100人次,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他精湛的医术,充满爱心的服务赢得了孩子的喜爱,母亲的尊重。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帮助贫困家庭,无私奉献自己的医术和爱心。
有道是:主席家乡专家来,非洲大地热血洒;救死扶伤身手显,中塞友谊万古传。我们这支来自毛主席家乡的医疗队,高举国际主义的伟大旗帜,发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援外精神,在大使馆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卫生部、省卫生厅的正确指引下,有湘潭市卫生局党委和毛主席家乡人民作坚强后盾,我们始终牢记重托,不辱使命,争先创优,开拓局面,为中非友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