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规范性治疗的重要性
2011-07-12
据最新的资料报道,目前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即每10人中就有近1个是糖尿病,但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特别是发病初期,大多数患者得不到专科医生的正确指导,治疗极不规范,血糖控制长期不达标,导致5—10年后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的发生率急剧增加。由此造成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让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糖尿病早期规范性治疗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一、早期规范性治疗的益处
不少患者将糖尿病视为“不死的癌症”,对治疗缺乏信心,以致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一旦出现了慢性并发症,其治疗预后将会大打折扣。最近提出的“代谢记忆学说”再一次强调了糖尿病在诊断初期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达标对长期预后的获益,也就是说,越早进行规范性治疗越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规范性治疗的程序
大量临床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随病程延长呈逐渐衰退。因此,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规范性治疗程序如下:
(1)糖尿病教育+单纯生活干预:适合于诊断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轻度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治疗2月仍不达标则→(2)加用口服降糖药物。如联合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仍不达标则→(3)基础胰岛素(即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达标则→(4)胰岛素强化治疗,即一日多次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
三、治疗目标
糖尿病重要的控制项目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粘度、血压、体重。其中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新的指南达标要求空腹血糖﹤7.2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使上述控制项目尽可能多的达标,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病人的寿命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