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去过去十二个月的风尘
迎来七月的时光
当鲜红的太阳跃上地平线时
我们迎来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天----内分泌科分科一周年了
我们内分泌与代谢学科作为大内科系统一个重要的专业学组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逐渐发展成为今天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一体化的多功能临床专业学科,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专业医护人员。我科每年接诊住院和门诊的糖尿病和甲亢等各类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超过3000人次,在我市内分泌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医院于2006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单独的内分泌科,去年从消化内科分离出来,常年开设专科门诊,从此我院内分泌与代谢学科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崭新时代。
回想去年7月1日,我接受护理部的调遣加入内分泌这个年轻的科室,当时心里非常忐忑,开科前的一个会议却打消了我所有的不安,易主任的一番话慷慨激昂,简单明了,我们就像一艘即将驶入茫茫大海的轮船,而易主任就是掌舵者,给我们点亮前进的方向。如果易主任的讲话是从整体出发,那廖主任的一番话就是就是从局部切入,着手科室的方方面面,大到科室的整体运作,小到科室某个角落的陈设,廖主任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安排,可谓运筹帷幄,大将之风。护士长---龙迎姐如邻家大姐姐般年轻.漂亮.亲切.给我们交代工作时都是洋溢着招牌式的微笑,如阳光打在脸上,心中充满希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过去的十二个月,我们有过考验,有过困难,但我们的步伐很坚定。我们科室是原来的办公楼,二三四层都是病房,不仅我们工作人员感觉工作强度大,病人也是怨声载道,我们科基本是老年病人,一层病房才一个公共厕所,很多病人行动不便,上厕所是个老大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护士长交代我们给每个行动不便的病人淮备一个便盆,一张座厕椅,另外加强病房巡视,帮助需要去厕所的病人。七月份刚搬过去的时候,由于我们的病房是四合院的构造,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四合院被烈日烤得发烫。我们正常人呆在病房里都感觉如坐针毡,何况病人?两位主任常说病人住院,我们作为服务的一方理应为病人提供好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让病人有一个相对凉爽,舒适的治疗环境,领导们叫来了师傅把四合院的四个方向都装上了防晒帘,加上24小时的绝对冷气供应,这一关怀备至、细心入微的举措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从消化内科分离出来以后,我们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同盟军,新的面孔,新的环境,本以为适应一个新的集体要很长一段时间,意想不到?我们同事之间很快就像一家人一样,经常一起吃饭,一起K歌,一起逛街,工作上也相当默契,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医生的专业技能渐长,在岗时尽职尽责,询问病情时一丝不苟,执行医疗行为时更是丝毫不敢懈怠,在两位主任的英明领导下,尤其是年轻医生也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护士方面,护理部的平均年龄才25岁,非常年轻的一个团队,护士长以身作则,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有活力,有精力,不怕困难。在病房常常可以听到我们用敬语:你好!您好!爷爷!奶奶!伯伯!叔叔!阿姨!您需要些什么?您有哪里不舒服吗?也可以常常看到我们满头大汗穿梭于病房之间。病房的病人心声本 ,好评如潮,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病人,家属都会去翻阅,留下一笔表达他们对我们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那里算是我们医生和护士一个劳动成果的展示,每当累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看看病人给我们留的言,想想病人对我们的肯定,立刻又充满了动力。在这一年里,院里的几次病人满意度调查我们科室几次都是第一名,这对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了很大的肯定,也为我们继续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增添了更大的信心。
引用廖主任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科室真不错!真的,作为16病室的一份子都应该引以为傲,我为能成为16病室的一员感到十分庆幸。值此周年之庆,我们举办了一次庆祝活动,请来了院领导位临指导,院领导对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我们科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了美好的期待。
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16病室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