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著名的《癌痛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我国是1990年12月正式将这一原则介绍到国内,并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开展大力的宣传普及活动,使我国癌痛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据统计,中国医用吗啡二00一年和二00二年人均消耗量为零点一六毫克和零点一九五毫克,而发达国家两年人均消耗量都超过为二十四毫克。有人认为,这似乎可以说明,中国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并未得到充分止痛治疗。
在肿瘤内科工作15年,面对无数的癌痛患者,我们医护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而离无痛治疗却有一段距离,据临床经验,总结其影响因素如下:
一、来自医护人员的原因
1、知识、观念和经验的滞后
2、经济的约束
随着无痛示范病房工作的开展,经过培训学习和医院政策的支持,这些原因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来自患者及家属的原因
1、药物原因:担心成瘾及其他副作用
服用止痛药不会产生成瘾性,阿片类药物医学应用导致成瘾非常罕见,耐药和生理性依赖不同于成瘾,其有可能出现便秘和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但通过适当的处理能避免。
2、社会文化的原因:“忍”字当先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张公百忍”深入人心,所以很多病人认为应该忍受疼痛,怕麻烦别人,尤其对不是那么剧烈的疼痛,更别说呻吟或诉说啦,医护人员只能从表情行为或家属那得到信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受,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驱使人们去看医生,对身体有益;但不进行控制的疼痛对身体的各系统造成各种负性的影响,长期剧烈的癌痛使病人睡眠不安,食欲减低,情绪低下,疲乏,加重了肿瘤病情的不断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不但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痛苦,同时对家属、朋友乃至社会都是很大的负担。鉴于疼痛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重要性,它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因此,癌痛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
3、疾病原因:担心疾病进展,无药能止痛
癌痛受多因素影响,如肿瘤部位及相关的病理变化;手术或其它有创性诊断;化疗毒性和放射治疗;感染;心理;活动受限造成的肌肉疼痛等。早期癌症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并不是癌症发展到晚期的标志。,也有的患者一直都没出现疼痛,因此,疼痛及疼痛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疼痛可随着患者的治愈而解除,也可能成为治愈性治疗的一个合并症而长期继续存在。我国已有医疗机构已开始实践并取得成果:上海按世界卫生组织阶梯治疗癌症疼痛的缓解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完全止痛占百分之八十九,受到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4、信息原因:疼痛知识误区或缺乏
与医护人员知识缺乏和宣教有关。
5、经济原因:费用压力
国家医疗保险的普及给更多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而医生也可以根据药价做适当的调整。
“让所有癌痛患者不疼痛”是我们的目标,我科在湘潭地区率先开展“无痛示范病房”,相信全科医护人员在院领导及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通过学习,实践,做好评估、解释、实施、反馈,让肿瘤病人“无痛身心,无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