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上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为一危重患儿施行PICC置管术,为该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
什么是PICC置管呢?通俗地讲,就是用一根极细极软的导管从上肢静脉直接插入中心静脉,这样静脉注射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中心静脉,大大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同时也减轻了因为反复静脉穿刺对病人造成的痛苦。目前,我院的PICC置管已经开展多年,但新生儿置管由于孩子的独特特点,难度较之成人更大,对操作环境和操作者的要求更高。为了提新生儿科在静脉治疗方面的技术水平,医院派出新生儿科高年资主管护师成明前往上级医院学习该项技术,取得了资格证,并在省级医院成功置管多例。
9月16日,新生儿科收治了一例孕31周早产、出生体重1200克的危重新生儿。由于患儿胎龄较小,吸吮吞咽能力和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差,单纯依靠肠内营养难以达到理想的体重增长目标,必须通过静脉输入高浓度营养液和药物进行治疗和营养支持。同时因为患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其周围小静脉血管壁很薄,加上高浓度的营养液给患儿刺激太大,极易出现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为了给患儿提供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经过儿科主任成莲英、新生儿科副主任张国勋等专家综合评估,决定给该患儿实施PICC置管术,解决营养、药物输入等问题。
由于患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所需要的PICC导管为最小型号的管道。为了保证置管术如期完成,医院物资采购中心的老师向主管院领导汇报,特批经过廉洁风险防控系统紧急采购合格的PICC置管包,并提前一天送达科室。
为了确保置管术顺利实施,置管前科室分别向护理部和主管院长成沛玉汇报此事。得到了成院长和护理部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操作当日,护理部陈应辉主任带领我院资深PICC置管老师黄春花来到新生儿科,全程进行指导和协助。
此次置管操作由成明负责穿刺,黄春花老师、张智护士长为助手,寻丁顺等骨干护士精心配合,儿科主任成莲英亲自守候监测宝宝情况。最终成功为该患儿实施了PICC置管术。
新生儿PICC置管术是解决患儿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更是提高低体重儿的存活率的重要手段,这项新技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新生儿护理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巩固了我院PICC技术在全市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