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三高”指职称高、资历高、年龄高
2016年我42岁,不知不觉在护理岗位中奋斗了20余年。从最初意气风发到现在的成熟稳重,现在是最自信最游刃有余的阶段。但是,如果不想更进一步,(比如:当护士长),现阶段也是职业生涯的顶峰。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能成为将军的毕竟是少数。根据自己的资质,30岁过后我就把自己职业生涯的最终定位为记账收费、管库房跑外勤的办公班(高年资护士的一般定位),两年前我如愿以偿。
一切似乎尽随人意时,一次与护士长的小争执,让本人构筑的理想小船说翻就翻。争执事由是护士长因转入病人登记本上漏填的问题在质控环节对我进行了扣分,而我认为此扣分不合理,觉得按三甲标淮转入病人登记本应该由责任护士填写。护士长回答:按三甲标淮办2班的岗位都不需要设定。此答案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按未来的发展,这个班是迟早要消亡的。她说的有理,我无言以对!现实总是很残酷,原以为就这样做到退休,如今看来不消几年就可能面临“在职下岗”的尴尬。
其实早在一年前医院护理绩效改革中,办公班的岗位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护士绩效与工作量挂钩,从此改变了多年来按系数拿奖金的旧模式。以现代护理模式和理念,办公班的工作性质(记账收费、库房管理、外勤)属于护理外围工作,其价值与工作强度自然比不上责任护士,日工作量按当日其他护士当日工作量的平均量计算。其间影响最大的当属上办公班的“三高”护士族群。
一、精英,还是“鸡肋”?
利用休息时间我对本院其他科室办公班的人员和工作内容做了一个初略统计。全院各科室日需办公班(办1+办2)人数约50人(周末除外),长期固定办公班人数约42人。30个临床科室中每日需固定设2个办公班的有19个,其余科室设1个或1.5个办公班。至于工作内容大同小异。相同的部分大多固定在办1班(电脑班):医嘱处理、记账收费,出院结算。而办2班的工作内容除了外勤部分(送标本、预约检查、取临时用药)其他如入院接待、库房管理、药品管理、换药室、质控成员等各科室安排均不一样。例如,有13个科室药品管理为办公班以外的专人管理,14个科室的库房管理由护士长或者另外专人管理,换药室工作只属于外科办公班。
长期从事的这40余人中,平均年龄大于35岁;平均工龄大于8年;副高6人,主管24人、其余护师,属于典型的护理“三高”族群,绝大多数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还兼管工会、宣传通讯、健康教育、病历质控、实习带教、科内教学等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在职业生涯中都曾有过良好记录,不少曾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荣誉。近十年,病人激增、科室增设、护士队伍不稳定等因素造成临床科室护理岗位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工作十年二十年仍留在临床一线的“三高”族群在大批量年轻护士里,应该算是稀有品种;加上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素养,有的甚至拥有专科精英的简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这个“短板”就是那最后一“高”﹗三高族群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不少人都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神经衰弱等毛病,精力和身体都比不过年轻美眉。体力强度大的责任班吃不消,黑白颠倒的晚夜班更够呛。就本人而言,前年和去年一次病休,一次工伤,连续两年都没上满全年,再也不是当年脚步如风、出晚夜班还能K歌的年轻人啦。记得以前科室有位上办公班的老师喜欢帮助当时责班护士去静脉输液,而由于视力老花,经常需要年轻护士去“返工维修”。即使如此,护士长和姐妹们却都不忍心打击她的积极性,直到一位病人直言不讳的拒绝,才让她尴尬警醒。
如今的我和她一样尴尬,腿伤让我不能过多的疾走和奔跑,责任班的工作我难以胜任;近20年的倒班生活让我神经衰弱,再加上颈椎病,继续倒晚夜班身体恐怕熬不到退休,唯一能胜任的只剩下这个办公班。虽然护士职业经常需要脑力考来考去,背这背那,但护理仍是一个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服务性行业,职称、资历有时候真的拼不过体力。当你在职业中受到种种局限时,职业对你的包容性自然越来越小,直至可有可无!所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三高族群稳定成熟但又陈旧局限,远不如广大新生力量具有潜力,成为鸡肋是迟早的事。
二、需要,还是多余?
办公班没有直接接触病人在护理外围工作,看似简单,记记账,跑跑腿。但实际细致繁杂,耗费心力。医保和农合政策普及,住院人数激增,常常光接待新病人就要忙一上午,要见缝插针做好临时标本、药品的送取,以及各类检查的预约,偶尔碰到库房物资送达还得及时装卸物资。医嘱处理需认真仔细,记账收费部分往往需很多耐心为病人解释,需良好的沟通能力,库房管理需预算计划,药品管理需要定期细致检查,这些都是“三高”护士族群的优势,也是强项。
目前我院在岗护士近千余人,无论床护比例、医护比例护理人员数量都是严重失调的。更大的环境来讲,我国每千人口护士为1.0人,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而且我国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偏低:我国护士平均年龄偏低(<35岁,美国45岁,澳洲40.4岁),意味着高年资护士的流失较严重。高年资护士大多有三个去向:一是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可能被提拔为护士长,从事护理管理工作;二是部分人逐渐分散到一些如门诊或供应室、(或科内办公班)等没有倒班但专业性也比较低的岗位上;三是彻底离开护理岗位到后勤部门。
就我们92届的来院工作的护士(20人左右)为例,现在留在临床一线且没有行政职务的不到10人。现阶段医院创建三甲在即,护理人员结构框架、重点专科设置标淮,对专业性很强护理的工作单元,资深的、经验丰富的“三高”护士群体还是不可或缺的。再加上医院目前净配中心、传送系统、后勤物资运送系统还不完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办2班的存在还是非常必要的。统计内的30个临床科室,每日需两人做办公班的科室有19个,超过60个在床病人的科室,一个办公班包揽计费结账、跑外勤、入院接待、物资管理等工作几乎是天方夜谭,因此短时间此班种的消亡还不太可能。
三、 苟且,还是奋斗?
在选择最后小标题时,我一度想用莎翁的老梗——to be,or not to be? 但最后我还是没有引用,一方面即使办2班消亡,但我们的职业生涯还会存在,虽然很有可能是一种“在职下岗”的尴尬状态,而这种状态显然没达到“毁灭”的危险;另一方面,人到中年的护理“三高”族群承受着各种责任和压力,“苟且”尚能温饱,不想用高大上的标题做“最后一根稻草”。
但“奋斗”才激发勇气,才能有所改变!其实身边很多“三高”族群的护士姐妹早就意识到这点,并行动起来。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去向,许多姐妹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改变的劣势增大优势,打开局限开辟属于自己的新领域。有的加深加大专业学习,成为行业专家。例如:伤口造口专家、PICC管理专家、疼痛管理专家;有的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以后有可能转型做淮备。例如:考取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证等;还有的主攻教学培训,成为优秀带教老师和社区授课员;然所有的奋斗方式离不开最重要的一点——好心态的修炼。有人说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人就能成功,虽然我对此观念并不十分赞同,但良好的情绪至少能让人心情愉悦,在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时能多一点轻松,少一些紧张。
就像女人到不惑之年后避不开更年期一样,职业生涯到一定阶段也免不了瓶颈期,如果某天你的职业让你只能无奈的“苟且”,不必沮丧,请依然保持微笑和风度,因为一个内心强大的苟且者终有一天会海阔天空的!
加油!护理“三高”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