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诱惑
2011-02-28
我的童年记忆中是没有草莓的。对草莓这种水果的认识,始于中学时代。那是年画或杂志上一些图片:红艳的心形果实顶着翠绿色的萼片盛在透明的玻璃小碗内,怡红快绿,鲜艳可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草莓出现在了莲城。据说,将草莓这种原产地在欧美的水果在莲城的红壤中栽培成功的,是几个江浙一带的农人。先是有挑着箩筐的外地农人,用塑料小盆盛着草莓沿街叫卖;接着,不多时在城市的近郊出现了大片的种植草莓的塑料大棚。画面上活色生香的草莓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了普通莲城人的生活。
草莓有“春天第一果”的美誉。早春时分,有着酸酸甜甜的味道,沁人心脾的清香的草莓便成熟啦!每逢阳光灿烂的春日,草莓的种植地便迎来啦大批体验采摘的人们。有三五成群的年轻学子,也有扶老携幼的幸福家庭。大家人手一篮,深入大棚,尽情采摘。
草莓的模样和味道,时常让我想起童年时吃的“乌泡子”。 “乌泡子”学名“覆盆子”,是很多人童年时代的美味。那是一种野生有刺的灌木的果实,要吃到酸甜可口的“乌泡子”,必须承担被刺扎的风险。贪吃的我们依然抵档不住美味的诱惑,经常是一群小伙伴围在挂满红通通乌泡子的带刺灌木丛边,手脚麻利的边采边尝。而眼前在我手掌心中的草莓,就像一颗放大了N倍的乌泡子,凑上去闻闻,又分明的多了更加甜美的芳香。草莓是高档水果,它藤蔓柔软,果实娇嫩;营养价值高价格昂贵。一丘丘整整齐齐躺在塑料大棚里,采摘它亦无需冒着被刺扎的危险,可不知为何,在我的感觉里,它的味道却似乎比不上童年那刺蓬蓬上的“乌泡子”香甜……
小侄儿的童年记忆里是没有“乌泡子”的。早年我家附近那些采摘“乌泡子”的山丘塘埂,如今早已商品楼林立。城市中心所剩无多的几块绿地也都是人工打造出来的休闲广场。广场上种植的植被都是些珍稀名贵的树木花卉,刺蓬蓬上的“乌泡子”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不过,现在有草莓啦!城里孩子也能享受春天采摘的乐趣。尽管那些草莓是人工栽培,尽管采摘的地点远离市中心,且价格远比超市贵,难得的却是采摘的体验和收获的心情。
阳光明媚的周末,携侄儿前往种植基地采草莓。一路上,小家伙很兴奋,长这么大只看见过盛在包装盒里草莓的他,不停的问我各种各样有关草莓的问题。“草莓是不是长在树上?”“草莓要怎么摘?”“什么样的草莓最好吃啊?” 一进草莓棚,侄儿便朝着那些大个的草莓采摘,小孩子贪吃好多的本性显露无遗。赶紧告诉他:草莓的采摘是很有讲究的。正常生长的草莓外观呈心形,应尽量挑选个头不大,色泽鲜亮有光泽,手感较硬的草莓;太大的草莓和长得奇形怪状的畸形草莓最好别采,畸形莓有可能是在种植过程中滥用激素造成的,食用这样的果实,有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小家伙听了劝告,仔细分辨花叶间大大小小的草莓,俯首躬身,耐心采摘。塑料大棚内温度很高,不多时,我这个陪摘的已经汗流浃背,他却摘得满心欢喜,边摘还边计数,发现一颗好的便雀跃欢呼,快乐的模样丝毫不亚于童年时采摘“乌泡子”的我……
如果要带点草莓回家,千万不能袋装,采摘地点提供的塑料袋是不能用长时间存放的。一定要自备好塑料小盆存放。否则,还未到家中,新鲜娇嫩的草莓就变成草莓酱了。清洗和储存也有讲究:最好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3分钟,再用清水冲净;储存则最好用透气的容器,放在冰箱内冷藏。
春天来啦,草莓熟啦,正等着你去采摘呢!岁月更迭加上环境变迁,我无法再复制童年采摘品尝“乌泡子”的心情,却能在忙碌之外的闲暇时光,抽空来此感受一下采摘草莓的乐趣,舒缓一下紧张的生活节奏,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