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REGISTRATION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一些昆虫开始孳生和繁殖,人们接触或被叮咬后可引起各种各样的皮炎,隐翅虫便是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
隐翅虫是一种黑色小飞虫,外形如蚂蚁,但长有翅膀,因翅膀被隐藏而得名,身长0.6cm—0.8cm,头黑色,胸部呈橘黄色,夏秋季节活跃,易栖居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如草地、田园、石头下等,昼伏夜出,在闷热潮湿的夜晚常绕灯飞行。隐翅虫的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pH值1-2,当它们在人体皮肤表面爬行时,会留下少量毒液,导致皮肤出现点状、片状或条索状局限性红斑,伴有痒痛感。当虫体被拍打或压碎后,其体内的强酸性毒液即可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皮肤表现可在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性小脓疱,伴有明显的瘙痒及烧灼样痛,反应剧烈或范围较大者还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皮损一般好发于头面部、颈部、上肢及躯干等暴露部位。
湖南的3、4月份属于梅雨季节,加上气温回升,人们喜欢开窗睡觉,让隐翅虫皮炎的高发季节提前而至。近几日我院皮肤科门诊每天接诊至少5例这样的患者。因此提醒大家如何防治隐翅虫皮炎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夜间要关好纱窗、蚊帐;其次要搞好居住环境卫生,消灭隐翅虫孳生地;另外,尽可能少去草地、树木多的地方。发现有虫子落在皮肤上,应小心吹赶走,不要将其拍碎,然后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皮肤,外涂炉甘石洗剂,如果出现红斑、化脓、疼痛剧烈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