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一切。面对糖尿病……….这一挥之不去的阴影,眼前和今后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调整心态,沉着应对
王阿姨今年55岁,刚退休在家,正想好好享受生活,一次体检,发现自己血糖超高。王阿姨急得失声痛哭,她说:这不可能,肯定是弄错了。朋友们也表示怀疑:王阿姨平时也很注意身体,每天还参加小区的广场舞呢?
然而,检查结果是无情的,王阿姨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王阿姨情绪一下子低沉下来,退休生活蒙上了忧郁阴影…….
当您手握血糖化验报告单,刚刚被告知患有糖尿病时,您可能先是怀疑,继而是恐慌,然后是茫然失措。初诊糖尿病,出现这一系列情绪反应完全是正常的,但是要尽快从中解脱出来,调整好心态,沉着应对。
对糖尿病要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要不重视、无所谓、听之任之;也不必过于在意,整日忧心忡忡,血糖稍有波动,就紧张得寝食难安。尽管现在医学上对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但是只要正规坚持治疗,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同样享有与健康人相近的寿命,因此,正确的心态应该是:既来之、则安之;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淮备。如果您以前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应该多学习相关知识,与医生护士紧密配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全面检查,正规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明明知道自己血糖高,但是觉得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能吃能睡能喝,就我行我素,不接受治疗;也有的患者因不能接受,就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这样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其结果只会是病情越来越重,最终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临床上曾看到一些同样是糖尿病的患者,但是结局确完全不同。原因主要是不同的对待就有不同的结局。有些患者由于文化差异或者经济条件限制,没有接受正规治疗,也不愿意学习糖尿病知识,等到实在病得很严重才到医院去看看,或是用别人介绍的偏方,结果,并发症早早的找上门,生活质量严重受损。但是,也有很多患者,一人患糖尿病,整个家庭都很重视、支持、配合治疗,认真学习糖尿病知识,坚持正规治疗并定期检查,预后都很好,也没有影响生活质量,她们的子女认识到自己比那些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发病机率高,便更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早干预。
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旦发病,无法根治。但是,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它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及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糖尿病患者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将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控制良好,就可以阻止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与健康人一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