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控烟行动一起来,健康环境更精彩”。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控烟行动有关要求,加强控烟科普宣传,助力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办组织与开展了第35个世界无烟日系列活动,营造“人人关注控烟、人人参与控烟、人人享有健康”的良好氛围。
强化烟草危害科普宣传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结合今年世界无烟日主题“烟草威胁环境”,由健康教育管理办公室与后勤保障部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联合行动,为医院门诊候诊患者发放控烟、戒烟等宣教资料,向公众持续普及烟草对身体的危害,科学宣传烟草对环境的威胁,动员公众自觉不吸烟、主动戒烟,共筑美丽健康家园。
开展戒烟─医者先行活动
健康教育管理办公室对全院兼职健康教育宣传员进行了《第35个世界无烟日-劝阻吸烟技巧和戒烟方法》培训,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示范作用,调动医务人员争做控烟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倡导医务人员以身作则,发动身边人远离烟草,以榜样的力量助推健康中国行动控烟行动实施。
健教小课堂
目前中国吸烟者有3.2亿,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所有吸烟者的总和,亦即占世界吸烟者的1/3。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居世界第一。目前1/3的30岁以上中国男性(相当于1亿人)将因烟草而死亡。中国肺癌死亡率增长为世界第一,且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从烟雾中分离出的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其中主要有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一系列有毒物质。主要危害是:尼古丁是香烟吸食者成瘾的罪魁祸首,本身也极具毒性;烟焦油中的有害物质的联合作用是人类癌症的一大诱因,当吸入的量达到一定水平就是癌症的诱发剂;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影响最为重要。
二手烟 知多少?
二手烟是指由吸烟者吸烟时燃烧烟草所产生的烟雾,当空气受到烟草烟雾污染时,特别处于密闭狭小空间中,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吸入这种烟雾,不管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会身受其害。
二手烟烟雾中还包括了焦油,尼古丁,以及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亚摩尼亚、甲醛、丙烯醛等。
二手烟对身体的实时影响包括:眼睛受到刺激、头痛、咳嗽、喉部疼痛、晕眩和恶心。若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那么患上与吸烟有关疾病的风险,比吸烟者还要高。
如何戒烟?
避开“诱惑”,控制吸烟欲望
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其吸烟的冲动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特定的“危险”情况下,如周围有人吸烟、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心情烦躁、饮酒后等,会有更强烈的吸烟冲动。为避免“复吸”,戒烟者应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并事先淮备好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比如,当有吸烟冲动时,做几次缓慢的深呼吸,或找些别的事做,转移注意力。
创造一个避免“复吸”的环境
通知配偶、家人、朋友、同事和其他密切接触的人,自己已经戒烟了,请他们监督自己,并请周围的吸烟者尽量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开始戒烟时,戒烟者必须把香烟、打火机、烟灰缸等物品全部扔掉。选择一些替代品,如口香糖、牙签、勺子等来帮助克服以往每天抽烟时手和嘴的重复动作。在过去总是吸烟的地方放置警示牌,例如“起床时不要吸烟”、“饭后不要吸烟”等。
选择合适自己的戒烟方法
戒烟方法主要有两种:逐渐减量法和突然停止法。突然停止法虽然会使戒烟者在戒烟的头两个星期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但效果较好。逐渐减量法持续时间较长,戒烟者往往不容易坚持。戒烟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自己的戒烟方法。
给自己适当的奖励
在戒烟过程中,每取得一次小小的胜利,比如坚持一周不吸烟,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时刻督促自己要取得最终胜利。
正确处理戒断症状
刚开始戒烟时,由于血液中尼古丁浓度降低,以及心理和行为习惯尚且无法马上适应,戒烟者会出现渴望吸烟、头晕目眩、胃部不适、便秘、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以及失眠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综合征”。一般来说,这些症状在戒烟后2~3周可自行消失。戒烟者可在开始戒烟后一周内,适当减少工作,以便释放压力。当有吸烟欲望时,可慢慢深呼吸、外出散步或锻炼、喝杯茶、嚼块口香糖等,转移注意力。
图文:段佳艺
编辑:王颖
审核:盛曦 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