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世界多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且存在人际传播。为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淮备,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7月1日再次发布了针对猴痘疫情发布最新防控指南——《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新冠+猴痘”双排查,对发热伴出疹病人主动流调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子实验室主任刘志贤根据《指南》 指出,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排除其他明确病因引起。现有入境人员隔离期间,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同时,各地应主动对入境人员进行猴痘病毒排查,特别是入境前21天内有猴痘疫情报告国旅居史的人员,密切监测出疹情况,发现可疑人员 或疑似病例,应按相关规定及时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并及时报告区疾控机构并转送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子实验室现已开展猴痘病毒DNA实时荧光法核酸检测,可予以确诊。
猴痘的“猴”不是猴子的“猴”!那什么是猴痘病毒呢?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
• 之所以称为猴痘,是因为最早于1958年首次从丹麦实验室的猴子皮肤疱疹(痘)中分离出该病毒,因此得名。“猴痘”的名字虽然来自猴,但猴痘病毒真正的来源并非猴,其自然宿主可能为非洲啮齿动物(如冈比亚巨鼠和松鼠)
• 猴痘病毒(MPXV)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
• 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是“近亲”
• 耐干燥和低温、热敏感、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
那得了“猴痘”有哪些症状呢?
• 猴痘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发病的时间)通常为5~21天
• 初期表现为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
•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到结痂脱落约2至4周。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多呈离心性分布,可累及多处黏膜,部分出现并发症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猴痘具有自限性,症状通常在14-21天内消退。
重症和死亡情况
•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约为3%至6%
猴痘存在人际传播吗?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感染猴痘会有致命风险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猴痘病毒感染是一种可防、可控的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转归和预后良好。
• 我国未有猴痘确诊病例报道,不需恐慌,但外防输入很关键。
• 如有类似症状和出国经历时也不必恐慌,应及时就医,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子生物实验室咨询电话
0731-58669753
文字:李星
编辑:王颖
审核:刘志贤 袁雯